交通領域的十四五規劃是中國開啟21世紀交通強國的里程碑,智能網聯作為重要組成部分,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。北京、上海、廣東、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紛紛出臺了相關規劃,劃定了大量車聯網覆蓋道路。
以北京為例,2021年8月11日印發的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》中表示,要在2025年之前完成1000公里的智能網聯道路建設,力爭汽車產業產值達到7000億元,并且智能網聯汽車(L2級以上)滲透率達到80%。
上海出臺了《上海市綜合交通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》,要推進自動駕駛、車路協同等技術的試點和應用工作,推動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應用升級。預計在2025年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總體技術水平和應用規模國際領先的目標,實現特定場景的商業化運營。
湖北在《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》中提出,將著力打造全國“新汽車”產業基地,形成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千億級特色產業。江蘇省則在《江蘇省“十四五”智慧交通發展規劃》中明確,要將車聯網覆蓋道路從770公里提高到2000公里。
智能網聯,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先導
隨著經濟發展,城市化的快速展開,中國的城市越來越大,交通問題也越來越突出。以北京為例,2021年第一季度,高峰時段行車速度僅為28.24公里,平均通勤時長高達48.1分鐘,其中大于60分鐘的通勤的比重達26%。
根據2016年的調查顯示,北京每年由于交通擁堵造成的額外生態環境污染損失為45.2億元,這還不包括目前很多尚不能量化的損失,如加劇熱島效應、廢棄物污染和對沿線自然生態影響等,而根據相關部門統計,僅北京一地,堵車造成的所有直接、間接的影響高達數千億元。
交通事故也是困擾城市的重要問題,另有數據顯示,從2000年到2019年近20年間,盡管車禍死亡人數已經從萬車14.7下降到了萬車1.8,但每年依舊有超過5萬人死亡。從交通事故的成因來看,排名前五的分別是“開賭氣車、疲勞駕駛、酒后駕駛、超速駕駛、雨雪天氣”,幾乎全部與人的操作失誤有關。
面對這些實際痛點,交通領域更需要通過安全監控、態勢監測、交通流量分布優化等技術,完善交警、城管、公路等多部門的監管體系和信息網絡系統。以交通誘導、應急指揮、智能出行、出租車和公交車管理等系統為重點,建設實現交通信息充分共享、交通狀況實時監控及智能化管理的綜合管理和服務系統。
這正是中國交通當下亟需的、邁向智能化的路徑,也是最適合“智慧城市”的解決方案。
建設智慧城市,互聯網科技力量正在路上
方案與現實之間,永遠需要不斷的實驗與調整。各地方大力建設智能網聯先導區和示范區的舉措,不僅是對“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智慧化、網聯化水平、民眾出行體驗的目標”的積極響應,也是具有突破性、引領性的落地實踐。
通過示范區和先導區的局部試點,能夠為今后城市的智慧交通布局進行先行測試。這些積極的行動,將加快智能網聯與智慧交通、智慧城市的融合發展。
在此過程中,一些互聯網科技企業利用自身在云計算、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等技術領域內的優勢,正在進行積極的實踐。
例如在天津西青區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項目建設中,騰訊通過與西青區政府、天安智聯等合作伙伴一起,圍繞車聯網先導區智能基礎建設及應用平臺建設,在重點區域進行交通基礎設施網聯功能改造和核心系統能力升級。同時,用車輛位置、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了巨大交互網絡,搭建了車路協同、V2X數據服務、數字孿生以及中微觀一體化仿真和預測等平臺,能夠覆蓋408個開放路口,具備10萬輛車服務規模。
在智能網聯系統中,各種信息能夠傳輸匯聚到中央處理器,通過計算機技術分析和處理,從而及時匯報路況,計算最佳路線、安排信號燈周期等。智能網聯概念下的路口、信號燈、行人、汽車不再是獨立的個體,而是通過與周邊環境達成信息的交換,實現了互動互聯,構建了一個更多維度的智能交通系統。
在襄陽和深圳坪山車聯網項目中,騰訊協同生態伙伴建立了全鏈條5G智能網聯測試生態標桿。通過整合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高精度地圖、數字孿生、C端觸達等方面技術能力和用戶服務經驗,騰訊助力當地打造了車路協同邊緣計算平臺、自動駕駛云平臺以及交通云控平臺。
在這一過程里,騰訊參與了數百個交通路口和相關設施的改造升級,并搭建后臺運營支撐,輔助交通管理部門進行高效科學的交通調度管理,助力提升交通出行效率、優化出行體驗,有效提高了行車安全。
面向城市公交領域的痛點,智能網聯精準公交的落地應用毫無疑問對便捷市民出行、助力城市減碳都具有價值。
騰訊與湘江智能創新中心、希迪智駕等合作伙伴聯手,共同為長沙公交打造一體化出行即服務方案?;隍v訊位置大數據,實時感知分析城市動態信息,指導全市公交線網的布局優化與智能調度;融合騰訊C端觸達及希迪主動式公交系統能力,實現線路站點精準選取、公交信號主動優先。
通過多輪測試和數據積累,全國首條智能網聯公交315路數字公交車出行時間較普通公交減少33.3%,較私家車減少27.5%,提高到站準點率50%,24.7%的乘客由自由駕轉為公交通勤。
在不遠的未來,在智慧城市中,每輛車都可以變得“更聰明”,每條路都在變得“更智慧”。當一輛車需要到達某個目的地時,所有沿途的交通狀況都在掌控之中,線路規劃在瞬間完成,等最少的紅燈,過最少的路口,在最安全的前提下開最快的速度,整體效率將以等比級數提高。